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龙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市委“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加快推动“五新型龙潭”建设,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发展脉动愈发强劲,正向着“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和吉林北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样板区的核心区域”目标阔步迈进。
年初以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组织召开龙潭区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四次大规模会议,为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细化任务,推动龙潭区各行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帮助企业获得贷款4亿元,为30余户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为10余户企业搭建“互为市场”平台;
——构建“提前对接+领办代办+线上预审”新模式,审批办理时限整体提速30%;
——持续深化行政事项改革,新增经营主体3924户,被国务院评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地区,全国仅有20个市县上榜;
——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5.1%,位列全省59个县市区第一;
——培育各行业新增月度升规入统企业18户,企业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加强校地合作激发科技创新动能,与长春理工大学合作建立龙潭研究院,建设全省唯一化工产教联合体;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是龙潭高质量发展上的突破,更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实干争先的真实写照,全面开创“五新型龙潭”建设新局面,起跑之力迅速汇聚,奔跑之势快速形成,追赶之效已然呈现。
从“全市首位”到“全省首位” 项目建设动能澎湃
3月,投资18亿元的建龙25万吨高品质新能源电磁材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8个多月加紧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毕,机械设备安装到位,已进入调式阶段,实现当月签约、当月开工、年底投产,全面展现了龙潭速度。同月,投资15.4亿元的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扩建项目(一期),15栋单体建筑已全部封顶,完成总工程量的比重超过70%,龙潭办学空间、条件、内涵得到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国内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坚实基础。4月,投资2.74亿元的杭氧空分装置单元升级改造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为全区冶金产业链提供节能、优质、环保的配套服务。这是一幅生机勃发的新图景,传统领域、民生领域、环保领域项目高效推进,龙潭发展的“速度与激情”不断跃入眼帘,也为高质量发展挺直了“脊梁”。
从“单打独斗”到“多方协同”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聚焦“选资引智、招大引强”目标不动摇,紧盯国企、央企、行业领军企业,按“链”索骥、全面出击,运用以商招商、联合招商等方式,精准对接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发达地区,积极“走出去”叩门招商70次,“请进来”共谋发展52次,招商足迹遍布12省30市,对接域外企业102户,企业“朋友圈”进一步扩容提质。推动上海中化国际ABS改性材料和研发中心、山东京博CCUS碳矿化等项目75个,其中,新开工辽宁中泽投资15.72亿元的吉林炭素搬迁改造、北京金明时代投资3亿元的仓储物流基地等项目16个,总投资额75.9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6.26%,为龙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稳中有进”到“质效双升” 产业发展态势蓬勃
1—10月,全区生产形势稳步恢复,三次产业发展向好。工业发展动能强劲,化工、冶金优势产业保持稳中有进,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24.5万吨,粗钢产量同比增加19.7万吨;盘活辰龙生物质、聚创门窗、胡玛涂料等企业15户,累计新增产值超过3亿元;新增紫瑞化工、金泽农药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户,企业总数和新增企业数均居全市第一,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收16.6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新增月度升规企业6户;限额以上零售额累计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6.8%,打造集美食、服装、娱乐一体的新型夜经济模式—华港“夜经济”示范区,夜间经济圈活力进一步释放。农业发展特色十足,深入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5.3万亩,粮食产量突破4亿斤,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连续5年位居四城区榜首,全区生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肉牛饲养量3.9万头,绘就畜牧高质量发展底色。
从“衣食住行”到“科教文卫” 民生答卷温暖厚实
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民生事业的资金投入,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和绿化能级提升,重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小街小巷整治工程,惠及群众千余户,打造口袋公园14个,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搭建平台拓宽就业渠道,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7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用心用情抓好“一老一幼”工作,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全领域全周期提质升级,投资4047.7万元改善双语实验、乌拉街中心校等17个基础设施,打造宝石花医养综合体,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现代化、嵌入式医康养护服务。开设山前街道社区老年暖心食堂,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问题,打通老年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形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画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龙潭将以解放思想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真抓实干的拼劲,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吉林贡献龙潭力量,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